一、DDoS攻击(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)
流量型攻击
UDP Flood:发送大量无连接UDP数据包,耗尽目标主机的处理能力,导致服务中断。
ICMP Flood:通过高频ICMP请求(如Ping包)占用带宽和系统资源,使其无法响应合法请求。
连接型攻击
SYN Flood:伪造大量TCP SYN包但不完成三次握手,耗尽服务器连接队列资源。
ACK Flood:发送超大载荷的ACK报文堵塞网络链路,干扰正常通信。
应用层攻击
HTTP Flood:模拟合法用户发送高频GET/POST请求,拖垮Web服务器。
DNS Flood:通过海量DNS查询请求瘫痪域名解析服务。
CC攻击:针对动态网页持续发起资源密集型请求,耗尽服务器计算能力。
二、僵尸网络攻击
XorDDoS:利用弱密码字典对Telnet/SSH服务暴力破解,控制IoT设备形成僵尸网络发起DDoS攻击。
MooBot(Mirai变种):通过IoT设备漏洞(如CVE-2022-26258)入侵设备,组建僵尸网络实施大规模流量洪泛。
三、协议滥用攻击
NTP放大攻击:伪造目标IP向NTP服务器发送请求,利用协议特性放大攻击流量。
ARP Flood:通过伪造ARP请求占用网络资源,导致局域网通信瘫痪。
IP分片攻击:发送恶意分片数据包耗尽目标网络处理能力。
四、特殊攻击手法
Land-based攻击:伪造源IP和目标IP相同的数据包,引发系统死循环或崩溃。
Smurf攻击:利用子网广播地址反射ICMP响应流量,放大攻击规模。
五、恶意软件传播
暴力破解:内置弱口令字典扫描网络设备(如路由器、摄像头),植入后门程序。
漏洞利用:利用CVE-2015-2051、CVE-2018-6530等漏洞渗透设备,建立攻击节点。
通过上述分类可见,网络攻击覆盖从底层协议到应用层的多维度威胁,攻击者常结合技术漏洞与社会工程学手段实施破坏。
标签: 网络攻击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