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总盼着中秋,不是为了那轮月亮,而是惦记着奶奶从竹篮里取出的月饼。油纸裹着的饼皮还带着温乎气,咬开是流心的豆沙,甜得能让整个夜晚都亮堂起来。后来才知道,这藏在月饼里的甜,早被中国人嚼了千百年。
关于中秋的来历,老人们说得模糊又浪漫。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,说她吞了仙药飞上月宫后,后羿夜夜举着瓜果眺望,百姓们也跟着摆上吃食,盼着仙子能看见人间的牵挂。也有人说,这日子本是秋粮丰收的庆典,古人在八月十五祭月,是想谢谢月亮照着田地,让一年的辛苦有了好收成。不管哪一种说法,都绕不开“团圆”二字——就像月亮要圆,家人也要凑在一处。
如今过中秋,老规矩还在,只是多了些新滋味。傍晚时分,家家户户的阳台都会飘出香味,有的是炖着的鸭子,有的是刚蒸好的芋头,最不能少的是一盘切好的月饼,莲蓉、五仁、蛋黄馅摆得满满当当。孩子们拿着灯笼在楼下跑,塑料灯串映着笑脸,比天上的星星还热闹。大人们则搬着小凳坐在院里,一边剥石榴一边聊天,说着今年的工作、孩子的学业,偶尔抬头看看月亮,总觉得今天的月亮比平时更圆些。
其实中秋哪有什么复杂的讲究,不过是借着这轮月亮,让忙碌的人停下来,和最亲的人吃一顿饭、说几句话。就像奶奶常说的:“月亮圆了,人就得凑在一块儿才好。”这份简单的念想,大概就是中秋最动人的地方。
文章来源:
iT日记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