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岁少年甲伙同他人盗窃超市,窃取价值5000元商品。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,甲未达到盗窃罪刑事责任年龄(16周岁),不构成犯罪,但存在严重不良行为。依据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,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机关、社区对甲进行为期6个月的矫治教育,包括心理辅导、法制教育及社区服务。同时,责令其父母加强监护,并赔偿超市损失。矫治结束后,甲表现良好,未再犯案。
法律依据: 《刑法》第17条划分未成年人责任年龄:12-14周岁犯故意杀人等重罪,经最高检核准可追责;14-16周岁对故意杀人、强奸等8类重罪担责;16周岁以上承担全部刑事责任。同时,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规定,对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,可依法采取矫治教育、专门教育等措施。
解析: 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“教育为主、惩罚为辅”原则,通过年龄划分与分级干预机制平衡惩戒与保护。未达到责任年龄者通过矫治教育纠正行为,避免标签化。实践中,矫治教育需结合心理、家庭、社会多方力量,父母监护责任亦被强化。若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且情节恶劣,经最高检核准,可追究刑事责任,体现“宽严相济”理念。
文章来源:
十万个为什么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